- A+
中国内地著名影视女演员,自小喜爱文艺。1979年被谢晋挑中在故事片《啊!摇篮》中饰演湘竹,把这个革命队伍里成长的小红军的纯真极为动人的表现了出来。后来又参加了《苦果》、《子夜》(1981)、《没有字的信》、《九月》、《一往情深》、《红楼梦》等影片的演出。1989年获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,1997年获第17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。
姓名:马晓晴
别名:未知
外文名:未知
性别:女
国籍:中国
身高:未知
体重:未知
民族:未知
星座:白羊座
血型:未知
出生日期:1968年4月3日
出生地区中国上海
职业:导演 演员 编剧
毕业院校:未知
经纪公司:未知
个人生活
个人生活在马晓晴刚到北京时,曾和北影厂的年轻导演路学长谈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。马晓晴和路学长同居了很长一段时间。能有个“窝”而不至于像北漂演员那样到处租房,当时令很多北漂明星心生羡慕。马晓晴回忆,1988年到北京拍《顽主》时就和路学长恋爱了,他那个时候得了太重的病,她很长一段时间在照顾他,后来拍《北京人在纽约》的时候就走了。他一直给我打电话,还不断地写信,最终我们还是认认真真分手了。之后,马晓晴曾经历过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,用她的话说就是,“他现在身在高位,说出来对谁都没好处”。年轻的时候,马晓晴一直喜欢比自己至少要大十岁以上的男人。后来爱情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觉得爱情像游戏,要符合游戏规则,谁也不能彻底霸占谁。以后不想结婚,因为觉得不太适合结婚,不适合做家庭主妇。因为做家庭主妇会付出很多,想搞事业,不想要小孩,更不想领养。她看过一本书,作者说自己这一辈子注定断子绝孙。她说她也是这样。马晓晴孤独的时候,就会给朋友打电话或约朋友出来逛街,但是当走在大街上,再没有人能认出她了,在北京的时候出门戴墨镜,生怕有人认出来,到上海后也老戴墨镜,后来她妈说别戴了,戴了也没人认出你来。后来再也不戴了。马晓晴看过很多书,家里的藏书也不少,正在写一本小说,名叫《妇人日记》,这本小说源于孔子的这句话: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。”这本书会是马晓晴情感经历的真实写照,但是等老了后才会写完,因为她生命中经历过的那些男人都还活着。2013年8月22日,薄熙来受贿、贪污、滥用职权一案开始审理,关于他的不少消息也不胫而走。据爆料,薄熙来此前曾与童星出身的女演员马晓晴交往。而马晓晴也在几年前的采访中提到自己曾与“身在高位”的某男子有过一段情,2008年《南都周刊》对她的访问中,写到“记者无意中提到圈中人聊起马晓晴的现状,大意是她现在有点神神叨叨,对人说自己与某上层人士秘密谈了好几年恋爱”。马晓晴也坦言:“这些事情过去了,我不想再提那个人了,嗯,怎么说呢,那个领域跟娱乐的领域是不同的,说出来对你对我都不好。”在《成都商报》的采访中,马晓晴指出“那个人”是“身在高位”,此外不愿透露任何信息。
获奖经历
获奖记录
荣誉奖项
1997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我也有爸爸(获奖)
1991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北京,你早(提名)
1989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神探宝盖丁(提名)
1989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顽主(提名)
大事记
早年经历
1968年马晓晴于上海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
1979年,11岁的她被谢晋挑中出演《啊!摇篮》(饰演小湘竹),从此踏上演艺之路。拍完《啊!摇篮》后,马晓晴的脑子里开始萌生出长大后当明星的梦想。高中毕业前的马晓晴拍了7部儿童片,成了当时全国名副其实的小童星。
1986年马晓晴不顾家人的反对,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,但是在1988年,马晓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—退学,正好那一年,峨影厂的米家山导演来找马晓晴演电影《顽主》,学校也坚决反对,马晓晴就退学了,只身来到北京发展事业。先后参加演出了《顽主》、《女神探宝盖丁》、《马路骑士》、《北京,你早》、《离婚大战》、《喜剧明星》等电影。从采访中了解到,她说她如果不做演员就做天文学者。从她饰演的一些热情、可爱和迷迷糊糊的女性角色中虽能感觉得到她是个真诚、坦白、直爽的人,但总觉得她应该是个挺“热闹”的女孩,她直言她感情上的孤独和彷徨,这种感觉可能许多人都有。
演艺经历
1988年7月,马晓晴到北京拍王朔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《顽主》,她把这部影片称为自己的第一部成年影片,她说当时根本不知道王朔。因为在《顽主》中的出色表演,马晓晴获得1989年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唯一提名。那届金鸡奖的评委会主席正是带她走上电影之路的谢晋,“谢晋导演当年提出,不要颁奖给我,让年轻女演员这么早就得到大奖,她们拿了奖就会往外国跑。”当时有将近半数金鸡百花最佳女演员得主拿到奖后都出国,其中就包括陈冲、张瑜、斯琴高娃、龚雪等。与大奖失之交臂,马晓晴竟然一点也不恨谢晋,谢晋是她的开门祖师爷。
1992年,马晓晴参加电视剧《北京人在纽约》的拍摄。
1997年,她凭借在《我也有爸爸》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17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,成了那个年代炙手可热的女明星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马晓晴体会到了什么是“走红”,“那时我出门要戴墨镜,经常会有服务员站在旁边,看着我吃饭,冲着我嘿嘿地傻笑,我就说:‘你们不要再对我笑了,吓死人了,饭也吃不下了。’”
1999年,她在北京演赖声川的话剧《他和他的两个老婆》,当时穿着三点式就上台了,当时挺轰动。马晓晴和父母住在一起,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。
马晓晴走红后,个人生活完全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下,她逐渐减慢了拍戏的速度,2000年后,她从北京回到了上海,逐渐淡出观众的视线,变得越来越沉寂。2002年,马晓晴自立门户当起了导演,但是由她自编自导的电影《花店》最终没能拍成,这是马晓晴的一个遗憾。《花店》讲述了一个开花店的女孩与服装设计师、警察、歌手、农民工四种不同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。
回到上海后有几年,马晓晴几乎断绝了与演艺圈的所有联系。电影伤透了她的心,曾经一度不能谈电影,跟谁也不能谈,一谈到电影她就恶心,想吐。
2006年,马晓晴执导了电影处女作《少女》,同年这部电影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,影片中的故事改编自她的亲身经历。马晓晴说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断送了的爱情,在这部电影中,她丰富细腻的情感得到了表达,把情窦初开的青涩、惶恐、逃避和矛盾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了。马晓晴说,影片中女孩子和男孩打架的场面,是她小时候的亲身经历。
2008年1月,马晓晴开始着手写电影剧本《素馨》。马晓晴回到上海后,看到了很多人和事,她经常看新闻,《素馨》也属有感而发。